“立秋”到了,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。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“候平均温度”,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℃以下,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。中国地域辽阔,虽各地气候有差别,但此时大部分仍是未进入秋天气候,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。
“立秋”到了,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。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“候平均温度”,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℃以下,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。中国地域辽阔,虽各地气候有差别,但此时大部分仍是未进入秋天气候,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。
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,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
秋天是瓜果成熟的季节,立秋之夜,人们可以在私人或集体的瓜园中摸回各种瓜果,俗称“摸秋”。
如在拔节后发生倒伏,应进行中耕培土,让玉米自身恢复
进入立秋时节,由于持续高温,日照强烈,伏秋连旱,间有暴雨,菜田管理要求特别严格,要特别加强蔬菜的抗旱、防涝、追肥、中耕除草、保花保果及防治病虫害等工作。
立秋前刮起北风,立秋后必会下雨,如果立秋后刮北风,则本年冬天可能会发生干旱
立秋之后,要正确领会“薄衣御寒”,不要气温稍有下降就立马添衣加裤,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,而应该尽可能晚一点增衣,能穿短袖衬衫,尽量不要穿长袖;能穿单衣,尽量不加外套
立秋以后,天地的阴气会逐渐增长,阳气则逐渐收敛。尽管已进入秋季,但大多数地区的天气还是比较炎热,而降雨量会相对减少,这种燥热会伤害肺部的阴液,因此,润肺、除秋燥成为养生的重点。
食物抗岁月侵袭的魔力,要远比那些瓶瓶罐罐里价值不菲的化妆品和保健品来得更省事、更有效。
这些气象要素通过人的皮肤感受器反映到大脑,使脑垂体分泌相应的激素,以保持天气变化前后机体的相对平衡,使人不致患“气象过敏症”
中午秋,赤膊秋(苏)立秋节气谚语六月六秋,早收晚丢(冀)六月秋,提前冷
今天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——“立秋”,也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,这一天,太阳到达黄经135°,虽然天气依然很热,却标志着秋天的开始,农民将迎来丰收季节。